首頁>外部網站抓取文章>書畫現場頻道 書畫現場頻道
明代朱佑楎的“衡王圖書”印
明代朱佑楎的“衡王圖書”印
伊葆力/ 文


近日,,見到一方明代藩王用印,,印主是明憲宗第七子朱佑楎。此印壽山石質,,正方體,,長,、寬,、高均為8厘米,瓦形紐(圖1),。印面正方形,,印文陽文篆書“衡王圖書”四字(圖2),右起兩行豎排,,每行兩字,,右上起順讀,書法嚴謹端勁,;印身一側陰刻“天字第廿八”五字,,楷書體而略有隸意。此印為傳世品,,據說原藏于濰坊市一朱姓人家,,可喜的是,還保留著當年的老印盒,,印盒方形,,盝寶頂,紅木,,黃銅飾件(圖3),。

“衡王圖書”中的衡王,就是明朝中期就藩于青州的朱佑楎,。朱佑楎(1479—1538),,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七子,明孝宗朱佑樘的異母弟,,母德妃張氏,。成化二十三年(1487)封為衡王,弘治十三年(1499)就藩青州(今山東省濰坊青州市),,謚號“恭”,,葬于今青州市王墳鎮(zhèn)王墳村北三陽山前。
朱佑楎在青州傳六世七王,,分別為衡恭王朱佑楎,、衡莊王朱厚燆、衡康王朱載圭,、衡安王朱載封,、衡定王朱翊鑊、衡憲王朱常謶和衡王朱由棷,。明嘉靖間編纂的《青州府志》卷十二《藩賢衡恭王傳》中,,記載朱佑楎:“憲宗純皇帝第五子,母莊懿德妃張氏,生于成化十五年己亥,。二十三年封衡王,。弘治十二年之國青州,嘉靖十七年八月薨,。敕葬臨朐西三陽山之原,,賜謚曰恭……王天姿明穎,神彩莊重,,每朔望,,先謁宗廟,而后視朝,。進表箋,,臨殿用寶,拱立移時,,具冕服,,北面端拜,儼睹天顏,,為諸王之范,。春秋祭享,率以三鼓從事,,越四十年如一日,。享賓躬為酬獻,諸王子以次稱觴,,仍命官屬屢伸勸侑,,畢,送至露臺,,及階,,賓退,乃還,。暇居齋宮,,手不釋卷,他無玩好,。尤精書法,,四體皆工,而楷書,、行草為最,大書結構有體,,詩章足垂世教者,,書數千紙,一睹筆法,,具見王心,。旁及丹青,,各臻妙品,積古今書籍千卷一柜者,,凡百有奇,。著詩文若干卷,題曰《歲寒齋稿》,。先是,,孝宗與王尤厚,敕齊藩所遺土田悉屬之王,,慮擾于民,,力辭不受。上嘉允,,特賜祖訓一,、誓劍一,就封以來,,未嘗詰責于有司,,事或相涉,則曰:吾左右過也,。人益愧服,。辟書堂,淑諸王子授經講誦,,務令曉解,。一時諸王賢聲籍籍。官校子弟,,復建育秀館教之,,多入庠校者,青故多饑,,王來,,雨時若,歲比豐稔,。及薨,,村氓野老,每集數十人,,具香楮,,望靈哭吊,盡哀乃去,。王以禮為國,,上信下懷,冊謚以恭,美矣,。迄今宗室多禮讓之風云,。”

《傳記》對朱佑楎的記述評價,不無溢美之詞,,但所述其好學禮賢,、喜藏書籍、工書畫,,則是出言有據的,。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6秋季拍賣會上,曾以人民幣18.7萬元的價格拍出一件朱佑楎楷書《陋室銘》立軸(圖4),,書尾鈐?。?ldquo;皇明宗室”、“衡王圖書”,、“樂善堂”,、“平生百拙”、“樂在琴書”,、“筆硯生涯,?”。從其所鈐印文,,亦可看出這位藩王的志趣所在,。

另有記載說,朱佑楎還性嗜地理研究,,夙有“藩王堪輿家”之稱,。在北京萬隆200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,曾上拍了一套明代抄本唐代楊叔茂著《地理秘訣》十冊,,此書黑格綿紙精抄,,內有大量朱、墨筆批點,,內有鈐印 “衡王圖書”,,可知此系朱佑楎的藏書(圖5)。
印身一側陰刻的“天字第廿八”,,為千字文編號,,也證明了此印系朝廷所頒制,編號管理,。我國金,、元至明代,官印俱以千字文編號,,而該印章的千字文編號采用了千字文的首字“天”,,可見受持此印者地位的高貴,。印文“衡王圖書” 的“圖書”,有二義,,一是與“印章”通,即指圖章,;二是指圖籍,,鈐印在典籍、文書,、書畫之上,。
“衡王圖書”印章,可能頒制于成化十五年(1479),,是在朱佑楎敕封王爵時所得,。因為朝廷在敕封王爵時,就會同時授予一些證明身份的器物,,“衡王圖書”印,,大概是其中的一種。明代封爵,,分為宗室和異姓兩類,,宗親封爵除嫡長子外,皇帝諸子封親王,;親王諸子封郡王,,并世襲,衡王即為親王,,是當時最高的爵位,。不過按規(guī)定,爵位并非實職,,諸王必須遵守祖上定下來的“分封而不賜土,,列爵而不臨民,食祿而不任事”的規(guī)矩,。因此,,有明一代的朱姓藩王,庸碌的,,享樂終生,;聰慧的,讀經以修身,,書畫以娛性,,朱佑楎即屬于后一類。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