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>社情·民意>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
浙江“千萬工程”惠及2.6萬村
鄉(xiāng)村因治更美麗
浙江“千村示范萬村整治”工程自2003年啟動實施以來,,已完成2.6萬個村的綜合整治,,鄉(xiāng)村環(huán)境翻天覆地。重硬件提升,,更重以文化人,,浙江鄉(xiāng)村整治工程注重培育高素質新農民,讓“千萬工程”的金名片更加熠熠閃光,。
“種文化”帶來鄉(xiāng)村和諧
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新昌縣沙溪鎮(zhèn)下蔡岙村,,因為這個越劇發(fā)源地常年都有味正、動人的越劇表演,,讓人為之沉醉,,甚至落淚。而在臨海括蒼張家渡村,,當地農民幾乎都會“臨海剪紙”這門傳統(tǒng)手藝,,既傳承文化,又美化了生活,。
舞龍燈,,農家戲,新田歌……2007年開始,,浙江村村“種文化”,,吸引了成千上萬鄉(xiāng)親投身其中,,流傳千年的鄉(xiāng)土文化,,煥發(fā)出新時代的魅力。
杜黃新村是諸暨一個普通鄉(xiāng)村,。除了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,,村里的墻上被村民畫滿了“求知若渴”“臥冰求鯉”等宣揚傳統(tǒng)美德的圖畫。當地干部說:“鄰里糾紛少了,,賭博沒有市場了,,村里凝聚力更強了。”
浙江省委宣傳部長葛慧君認為:“多一個廣場,,少一個賭場,;多看名角,,少些口角。文化氛圍形成了,,村民便在潛移默化中文明起來,。”
講文明改掉千年陋習
“山頭月影留書院,水外雞聲近竹林”,。初春來到浙江省安吉縣彰吳鎮(zhèn)玉華村,,村口一副對聯(lián)顯出濃濃的文化味兒。進村,,路邊一樹白梅開得正旺,,竹林外流水潺潺,雞鳴聲隱隱相聞,,正是一幅美麗的田園圖畫,。
美麗的感覺更來自清潔。溪流中不見一個塑料袋,,路上沒有一片垃圾,,農民家門口,柴火碼得整整齊齊,,水池邊一塵不染,,讓人不禁贊嘆:在城里,怕是也沒有這樣整潔,!
“現(xiàn)在我們農村的文明狀況,,有些還超過城里呢!你看,,我們這里都實行垃圾分類了,!”彰吳鎮(zhèn)委書記陳旭華帶著幾分得意。
還真不是吹牛,,村道邊,、每戶農家門口,都整齊排放四種顏色的塑料桶,。“黃色是不可回收垃圾,,紅色是有害垃圾,綠色是可回收垃圾,,我家的黑色垃圾桶在廚房里,,專裝廚余垃圾!”62歲的村民李全順說,,干干凈凈的地,,自己看著都舒服,誰舍得往上亂丟東西?
安吉縣不是特例,。十年“千萬工程”持續(xù)推進下,,浙江不但收獲了村莊面貌的天翻地覆,更改掉了農村的千年陋習,。紹興縣富盛鎮(zhèn)北山自然村村民陶惠龍說:“多少年來,,村民都習慣一揮掃帚,把垃圾直接從自家門口掃到河里?,F(xiàn)在,,沒有人隨地亂丟一個煙頭、一個瓜子殼,!”
新時期有了“精神家園”
雨天,,浙江嵊州市西鮑村的文化禮堂蕩漾著歡聲笑語,村里的文藝小分隊自編自演,,臺下村民邊觀看,,邊鼓掌,邊評點,。
“物質富裕了,,精神更要富有”,2013年開始,,浙江把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列為當年要辦的“十件實事”之一,。一系列扶持政策、建設標準和建設規(guī)劃相繼出臺,,依托村落里的舊祠堂,、閑置校舍、大會堂,,就地改建,,計劃全年建設文化禮堂1000個。
西鮑村里,,文化禮堂可謂是全村最“豪華”的建筑了,。村史室,陳列著西鮑村的歷史,、名人,、掌故;禮堂里貼著一張“五榜”,,分別是福壽安康,、喜結良緣、軍營 建功,、金榜題名、開蒙啟智,每一欄都貼上村民的照片,。有了這張榜,,村民自家大事,也成了全村喜事,,老人祝壽,,全家聚到禮堂前拍張全家福放上去;新媳婦進門,,也來文化禮堂舉辦儀式,。
剛過完80壽辰的張云周老人很自豪:“這么一來,村里人都越來越有歸屬感,!”村書記童開華很感慨:“人富 了,,錢多了,精神追求不能少,。子女對老人孝不孝敬,,村民有空是不是賭博喝酒,都得靠文化潛移默化,,才能有好風氣,。所以我們拿全村最好的房子做成文化禮堂, 好比是全村人的精神家園,。人有了精氣神,,就能積極向上,你說是不是,?”
編輯:于瑋琳
關鍵詞:文化 村民 禮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