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(jié)日目的主要在于保護民眾休息權,節(jié)日需要歡樂,,但這種歡樂不應該建立在民眾健康權受害的基礎上,。
春節(jié)將近,,北京街頭又搭起了一座座藍色的鐵皮屋,,煙花爆竹開售在即,。不過,,從這幾年的情況看,,市民燃放煙花的熱情,,呈逐年消退之勢,,煙花銷售行情也是一年不如一年。本報的調查同樣是個佐證,,去年春節(jié)后的京報調查顯示,,有57.1%的受調查者表示,他們春節(jié)時放了煙花,,而今年,,明確表示會放煙花的受訪者,只占到44.4%,。
煙花燃放熱情消退,,空氣污染是主因,由于PM2.5等污染信息的公開成為常態(tài),,空氣污染危害逐漸被人所知,,許多人認識到,為了一時的煙花之樂,,把空氣變得更骯臟,,實在是得不償失。去年的京報調查就顯示,,選擇不放煙花爆竹的人中,,76.4%的人是因怕污染環(huán)境,今年的調查中,,48.1%的人明確表示,,若春節(jié)期間空氣污染嚴重,將不會放煙花,,有69.7%的人擔心空氣污染,,選擇少放或者不放煙花。
從這樣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,,煙花燃放,,民意正在發(fā)生越來越明顯的變化。記得北京禁改限之前,,要求保護傳統(tǒng)民俗,,開禁煙花幾乎形成了壓倒性輿論,,也正因此,北京市才作出了禁改限的決策,,當時,,這一決策被認為是保了民俗,尊重民眾自由選擇的權利,,禁改限政策在當時贏得一片好評,。但當每年的煙花燃放造成負面效應越來越大,尤其是,,治理空氣污染如今已成為北京城市發(fā)展的頭等大事,,市民們不得不開始反思煙花燃放。
應當說,,這是一種理性的民意轉變,。節(jié)日目的主要在于保護民眾休息權,節(jié)日需要歡樂,,但這種歡樂不應該建立在民眾健康權受害的基礎上,。春節(jié)期間,北京街頭的車流大大減少了,,周邊的企業(yè)也大都放假休息,,在霧霾不斷的漫長冬日里,這可以說是一個難得的低污染排放期,,我們何必再人為制造出大量污染,,破壞如此美好的日子?
煙花燃放的民意在轉變,,這也給政府調整相關政策帶來契機,。明年,就是禁改限實施十周年,,十年來,,北京的空氣污染形勢,以及民眾對于煙花燃放的認知,,都發(fā)生了根本性變化,。禁改限政策如今是否適應形勢的發(fā)展,無疑需要重新審視,。
也許現(xiàn)仍在有不少人認為,,相對于其他空氣污染,煙花污染的規(guī)模要小得多,。但是空氣污染的治理就是從一個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抓起,絕不能抓大放小,。把煙花燃放政策,,納入到總體的空氣污染治理框架中,,這是我們必須作出的選擇。
□新京報評論員 于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