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>舊人民政協(xié)報網(wǎng)數(shù)據(jù)>文化>文史 文史
白菜古時稱"菘" 唐代時菘菜已遍種洛陽民間
白菜古時稱“菘”?!读鶗省份d:“菘,,息躬切,冬菜也,。其莖葉中白,,因謂之白菜?!惫湃诵稳莶酥勒?,稱“春初早韭,秋末晚菘”,。白菜在洛陽和北方有悠久的種植史,。過去,到了冬季,,天寒地凍,,百葉凋零,是菜的淡季,,大白菜成為主要菜蔬,。況且北方冬季的大白菜,一棵白菜重十余斤,,葉葉緊裹成球形,,切開后,雪白水嫩,,觀之可愛,,可炒、燴,、汆(cuān),、燒,被譽為“菜中王”,。
1 菘菜初植光風園
野生白菜屬十字花科,,原是遠古人類的采集植物之一;世界上栽種白菜最早的是中國,,在距今約7000年的中原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里,,就出土了甕藏的白菜種子。大白菜,,是我國祖先培育出來的北方優(yōu)良的“結球白菜”變種,,它是在北魏時期洛陽皇家菜園培育成功的,,并且被賦予一個很好聽的名字——“菘”。菘是白菜的古稱,,之所以得名為“菘”,,乃是因為白菜有著“凌冬不凋,四時長有,,有松之操”的特點,。
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,重建洛陽城,,并建了名為光風園的皇家菜園,。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》載:“大夏門東北,今為光風園,,苜蓿生焉,。”在皇家華林園中也建有蔬圃,,種植各種時令蔬菜,。當時蔬菜品種已極豐富,北魏賈思勰的《齊民要術》共有16篇專門總結蔬菜生產(chǎn)的科學技術,,在談到種菘技術中說:“菘菜似蕪菁(wú jīng),,無毛而大?!?/P>
菘菜培育成功后,,有南梁(南朝的梁朝)使臣來洛陽,北魏宣武帝賞賜其一船菘菜,,讓其帶到南梁皇室,。南梁皇太子蕭統(tǒng)專門寫了《謝敕賚河南菜啟》和《謝敕賚大菘啟》兩篇答謝詞,稱贊菘菜是“周原澤洽,,味備百羞”,,比江南的莼菜、巴蜀的葵,、芹等菜都要鮮美,。
2 晚菘細切肥牛肚
在唐代時,菘菜已遍種于洛陽民間,。食療家孟詵居住在龍門南溪,,他在這里種植了大量菘菜,,并在《食療本草》中記述:“菘菜,,治消渴,和羊肉甚美,。其冬月作菹,,煮作羹食之,,能消宿食,下氣治嗽,?!痹邶堥T石窟藥方洞,有用菘菜治病的單方,。
文人雅士自詡高潔,,認為吃盤油悶筍,喝碗白菜湯,,不但胃腸舒適,,味道也不錯。韓愈有詩曰:“晚菘細切肥牛肚,,新筍初嘗嫩馬蹄,。”唐元和元年(公元806年)后,,韓愈因避謗毀,,求為分司東都,移官洛陽,,又因“日與宦者為敵”,,降職河南(洛陽)縣令;其間,,孟郊,、盧仝(tóng)等人居于洛陽,與韓愈聯(lián)合形成“韓孟詩派”,。
有一年冬天,,大雪飄飄,孟郊,、盧仝來訪,,韓愈把儲藏的白菜細細切絲慢燉,加湯慢燉,,滿滿一碗好像燴銀絲,,配上屋外新挖出的冬筍。眾人品菘嘗筍,,煮酒論詩,,韓愈贊白菜賽過牛肚,冬筍勝過嫩馬蹄的味道,,眾人也有詩唱和,,成了一段千秋佳話。
古人把菘菜當作一種美味,,經(jīng)常寫詩贊之,,唐代洛陽詩人劉禹錫詩云:“只恐鳴騶催上道,,不容待得晚菘嘗?!彼盐茨艹缘酵砬锏妮坎水斪饕环N遺憾,。蘇東坡有詩云:“白菘似羔豚,冒土出熊蟠,?!彼汛蟀撞吮茸餮蚋岷托苷啤4蟀撞私?jīng)風霜歷雪雨,,從遙遠的古代一路走來,,博得眾人喜愛。
3 瀍陽石堰白菜香
金朝末年,,詩人元好問客居宜陽三鄉(xiāng),,他親自開圃種菜,曾著文道:“老盆濁酒,,便當接田父之歡,,春韭晚菘,尚愧奪園夫之利,?!彼诼尻柕囊晃桓咝张笥言跒e水之陽種菜自食,他寫《洛陽高少府瀍陽后庵》一詩贈之:“韭早春先綠,,菘肥秋未黃,。殷勤繞畦水,終日為君忙,?!?/P>
清代以來,洛陽東南郊的石堰白菜很有名,。乾隆《洛陽縣志》記載:“白菜,,出縣東南石堰頭者尤佳?!蓖砬?、民國時期洛陽的一批名店,如萬景樓,、仙景樓,、天景樓、明月樓,、春發(fā)樓,、景陽樓、福順樓等用的白菜,都選用石堰白菜,。
石堰白菜除普通白菜外,另有一種黃芽白,?!稄V群芳譜》記載:“北方多入窖內(nèi),不見風日,,長出苗葉皆嫩黃,,脆美無滓,謂之黃芽,,乃白菜別種,。”一開始,,黃芽白主要供應官府驛站,,后來逐步走向市場。
白菜的吃法很多,,萬景樓的栗子燒白菜,,明月樓的開陽白菜曾遐邇聞名。但常吃的還是最普通,、最家常的做法,,如白菜燉粉條、白菜燉肉片,、清炒大白菜,、麻辣大白菜、白菜肉餡餃子等,。
洛陽民間有腌白菜的傳統(tǒng),,其做法是:白菜削去根及黃老葉,洗凈控干,,每菜十斤,,鹽八兩,放在潔凈甕中,。盛時,,分層將鹽撒入菜內(nèi),用磚石壓定,。腌三日后,,將菜倒過控出鹵水,于干凈器內(nèi)另放,,再將鹵水澆菜內(nèi),。七日后,依前法再倒,用新井水浸泡,,仍用磚石壓之,。這種腌白菜,味美香脆,。如果到春天吃不完,,可在沸水內(nèi)灼過,瀝干收貯,。夏天時,,將干菜用溫水浸過,將水擠盡,,入香油勻拌,,以瓷碗盛,上籠蒸之,,其味尤美,。
4 吳帥引種膠東白菜
北方的白菜運到南方,它就名貴起來,,身價也不同了,,被人尊稱為“膠菜”,還要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,,用紅頭繩穿了吊起來,,不是放在菜攤上,而是掛在水果店門前來賣,,這真是物以稀為貴了,。
膠東半島盛產(chǎn)白菜,直系軍閥吳佩孚是蓬萊人,,自幼喜食白菜,。1920年9月,吳佩孚率領著他的陸軍第三師進駐洛陽,,他懷著“雄踞洛陽,,統(tǒng)治四方”的雄心,大規(guī)模擴建兵營,。當年秋,,由于洛陽人口的增加,蔬菜價格開始大漲,。吳佩孚下令從山東運進大量白菜,,解決軍隊的吃菜問題。次年,,吳佩孚在洛陽開辟專門的菜圃,,引種膠東白菜,。
吳佩孚生活儉樸,有一次洛陽商會會長李紫東在萬景樓宴請他,,吳佩孚說:“宴請可以,,但需要由我來點菜!”掌柜董壽山想,,吳佩孚肯定要點非常名貴的菜,,于是預備了各種珍貴食材。誰知,,吳佩孚點的竟然是醋熘白菜等幾個非常平常的菜,。
5 秋菜冬貯話當年
白菜雖然一年四季都有,,但經(jīng)過霜后的白菜,,吃起來才特別鮮美。古代有溫室,,但培育蔬菜的成本極高,,只有皇宮才偶為之。因此,,北方冬天的用菜,,主要依靠“秋菜冬貯”,即將秋末收獲的白菜,、蘿卜等貯存起來,,供冬天食用。
秋菜冬貯起源于周代,?!吨芏Y》記載:“仲秋之月,命有司趣民收斂,,務蓄菜,。”《隨唐嘉話》說,,唐高宗,、武則天時,司農(nóng)想以冬藏余菜賣給洛陽百姓,,遭到宰相蘇良嗣的反對,。因為他認為皇室賣菜,有失體統(tǒng),。
洛陽南部山區(qū)氣候寒冷,,過去家家戶戶都貯存大量的蘿卜、白菜過冬,。1932年11月,,紅三軍從湖北的隨縣北越桐柏山進入洛陽南部。當時雪花紛飛,天氣寒冷,,軍隊沒有糧食,,山民也無余糧,就拿出窖里所有的白菜,、蘿卜支援紅軍,,使他們順利走出豫西。
1957年11月,,洛陽取消蔬菜自由市場,,實行統(tǒng)購包銷政策,政府有計劃安排秋菜冬貯,。貯存標準,,按每人每天安排0.35公斤,一般按城市人口平均貯存40公斤秋菜,,即大白菜25公斤,、白蘿卜10公斤、大蔥5公斤,。冬貯菜有3種辦法:一是市民憑糧本購菜后自貯,,二是國營公司貯存,三是菜隊(村)貯存,。后兩者按計劃分批上市,。每年組織秋菜冬貯指揮部,指揮該項工作,。
1983年4月,,洛陽蔬菜經(jīng)營全面放開,此后塑料大棚種菜興起,,反季節(jié)蔬菜在冬季上市,,一堆堆儲存大白菜喧鬧的景象逐漸走入歷史?! 踵嵷懜?/P>
編輯:洛陽日報
關鍵詞: